詳情介紹
陝西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發祥地之一,其歷史厚重綿長。設立關西道, 997年改為陝西路,轄區包括今陝西關中各市、延安、榆林東南部以及甘肅慶陽市、山西省運城市及河南省三門峽市。 元於1262年設立陝西四川行中書省,轄區約有今陝西、甘肅、寧夏、青海、四川五省區及內蒙古自治區河套地區。六新中國建立以後新中國建立之後,陝西人民砥礪奮進、眾志成城,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,書寫陝西發展的壯麗詩篇。改革開放以來,陝西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,全年生產總值已經由1978年的81.07億元上升到2019年的25793.17億元。
詳情介紹
截至2019年,陝西省下轄10個地級市(其中1個副省級市)、30個市轄區、6個縣級市、71個縣。陝西省人民政府駐西安市新城區新城大院。
詳情介紹
陝西省的地勢南北高、中間低,南北最長878.0千米,東西最寬517.3千米,轄區總面積20.56萬平方千米,其最北端在府谷縣劉家坡北,最南端為鎮坪縣南緣的杉樹坪,南北直線距離 878.0千米。北山和秦嶺把陝西分為三大自然區:北部是黃土高原區,海拔 900-1900米,總面積8.22萬平方千米,約佔全省土地面積的40%.作為中國南北氣候分界線的秦嶺山脈橫貫全省東西。秦嶺是中國南北氣候分界線,陝南屬北亞熱帶氣候,關中及陝北大部屬暖温帶氣候,陝北北部長城沿線屬中温帶氣候。陝北黃土高原區年平均氣温7—12攝氏度,關中平原區年平均氣温...
詳情介紹
陝西境內絕大部分為外流河,分屬黃河、長江兩大水系,其中在陝境內的黃河流域面積13.33萬平方千米,主要支流從北向南有窟野河、無定河、延河、洛河、涇河、渭河等。陝西入黃河支流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349條,其中發源於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鳥鼠山、全長818千米,流域總面積134766平方千米的渭河為黃河最大支流。從地域分佈上看,秦嶺以南的長江水系,流域面積佔全省的37%,水資源量佔到全省總量的71%,而秦嶺以北的黃河水系,流域面積佔全省的63%,水資源量僅佔29%。(資料來源:《陝西年鑑2019》《2018年陝西省水資源公報》等).
詳情介紹
礦產資源 陝西省地質成礦條件優越,陝北藴藏優質鹽、煤、石油、天然氣等礦產。全省已發現各類礦產138種(含亞礦種),其中已查明有資源儲量的礦產91種,探明礦產地1057處,其中大型礦產地245處,中型礦產地237處,小型礦產地559處。 畜牧資源 陝西天然草場面積共有8167.1萬畝,其中可利用面積6864.5萬畝,載蓄量為1069.8萬頭,加之陝西地域遼闊、氣候多樣,適宜各種畜禽的繁殖生長,畜牧自然資源豐富。據1995年統計,全省池塘水面135484畝,其中高標準的專用魚池82976畝,佔61%,已成為陝西商品魚的重要基地。(資料來源:《...
詳情介紹
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,陝西省先後於1953年、1964年、1982年、1990年、2000年和2010年進行了6次全國範圍的人口普查,全省總人口數分別是1588.1萬人、2076.7萬人、2890.4萬人、3288.2萬人、3605萬人和3732.74萬人。
詳情介紹
陝西省以打造“國際運輸走廊”和“國際航空樞紐”為目標,加快發展綜合交通、樞紐交通,加快佈局建設一批通用機場,儘快形成航空高端帶動,高鐵與公路、地鐵等交通無縫銜接的現代化交通體系,從而吸引國內外知名企業在陝西佈局全球中心或區域性中心。大力發展門户經濟,以拓展對外貿易、 促進國際投資合作、推動文化交流為重點,着力打造交通商貿物流、國際產能合作、科技教育、國際文化旅遊、絲綢之路金融“五大中心”,不斷增強陝西向西開放、向東集散、輻射全國的能力。(來源:《陝西年鑑》2019卷).